春风化雨,不计砚寒—— 访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庄林教授  
 

        他有诸多耀眼的学术头衔:杰青、 领军人才、首席科学家... 他被本科生尊称为“庄大大”,学生们口口相传“听庄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总能把复杂艰深的结构化学知识简单形象地讲明白”、“庄老师的讲解直透本质又举重若轻”、“他的课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思想方法”... 每年都有即将毕业离校的大四学生去“蹭”他给大二学生开的课,“不为别的,就想再听一次大学期间最精彩的专业课”。他也是研究生眼中不知疲倦、永远追求卓越的学术和人生导师,同事心目中学术精深、锐意改革的本科教学副院长。

        他,就是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庄林教授。自1998年留校任教以来,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事业心、二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他爱岗敬业、品格高尚,在教学、科研与师德师风诸方面皆表现突出,赢得了同行、同事和学生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

        “有些知识我花了二十多年才理解透,我不想再让学生也花这么长时间”。这句平淡朴实的话,是庄林教授对他为什么要出任《结构化学》主讲教师的回答,更体现他对“大学教师”这一称号的诠释。

        《结构化学》是化学专业学生认为最难掌握的核心基础课,内容涉及量子力学、线性代数、群论等化学专业学生普遍比较薄弱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化学键本质和剖析物质结构。6年前,正值庄林教授申报教育部长江学者最忙碌的时期,他毅然接受学院的重托,出任《结构化学》主讲教师。为了讲好这门课,他遍阅国内外所有相关教材,自编的讲义既博采众长,又注入了自己多年积累的理解。他对近500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更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学生们都感慨“庄老师的课件简直就是艺术品”。几乎整整一年的时间,庄林教授推掉所有学术活动,一篇科研论文都没写,全部用于《结构化学》备课。次年一上讲台,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学生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化学的本质是这么富有逻辑性”,“庄老师的课让我重新认识了化学”,“结构化学真是一门既难学又有趣的课程”。学期结束,庄老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觉得结构化学有趣,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讲授《结构化学》五年来,庄老师的课件每年都更新,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庄老师的教学强调基本概念和物理图像的掌握,坚决纠正学生死记硬背和依靠“刷题”的错误学习方式。“知识真正学懂就是会运用”,庄林教授将自己丰富的科研经历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清晰地了解知识的发展脉络和科学家的思考方式,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该如何触类旁通地运用。近三年,庄老师的《结构化学》课程学生评教平均得分高达99.41。

        “老师改变我的人生”,庄林教授回顾他从1989年到武大求学至今已不觉30年时感慨地说。他说是查全性院士和陆君涛教授两位导师让他懂得如何成为一名纯粹的科学家和真正的老师。现在,庄林教授正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化院学生。

        庄老师办公室的门随时向学生敞开。他牺牲自己周末休息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答疑,从学习遇到的困难到对未来的困惑,学生们有时跟他一聊就是整个下午。“每次从庄老师办公室出来,我都有豁然开朗、阴霾尽扫的感觉”。有学生家长给庄老师写信道:“是您使我儿子迷上了物理化学,他决心成为一名像您一样的电化学家”。在教师节,有学生悄悄在庄老师办公室门口放明信片:“您是我在大学里接触到最棒的老师,感谢您的结构化学课”;也有学生写邮件:“我以前化学课程成绩一直不好,我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学化学。是您让我认识到化学的本质和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使我恢复了自信”,这名学生后来以优异的成绩保研到北京大学。

        听过《当代化学》讲座的学生都记得庄老师跟他们分享的科研人生感悟:“思想独立,精神自由”、“格局决定未来,细节决定成败”、“让兴趣成为工作,工作成为艺术”。化学院的学生更记得庄林教授在2016年毕业典礼上发人深省的讲话:“我希望我们武汉大学是培养领袖的大学”,“领袖往往都具有更大的格局和勇气,具有更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所谓格局,指的是一个人的抱负、胸怀和眼界;而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是具有这种大格局的必要条件,只有不随波逐流,坚持独立思考,才能洞悉事物的本质,产生独到的判断。”

        “比具体技能更重要的,是从导师身上学到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素养”,这是庄林教授给他指导的每一位研究生的赠言。庄老师对研究生的要求既宽松又严格,一方面提供宽松优越的科研环境,学生可以自由地选题和安排工作;另一方面要求每位毕业的博士生对其研究工作的理解须超越庄老师。

        庄林教授团队的研究方向是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涵盖“计算-材料-催化-器件”4个方面。课题组里20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的研究工作方向各不相同,这要求学生们既要独立思考又要团结协作。庄老师常说:“研究生培养的重点是创新的能力和严谨的学风”,“你们一定不要认为是在为我工作,这是你们自己的事业”,“我的任务是把你们带到前沿阵地上,能否打胜仗全靠你们自己”,“全身心投入才能获得创新灵感,要投入到在梦里做实验的境界”,“我经常在洗澡和刷牙时产生奇思妙想”,“希望你们在我组里能得到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领导力三个方面的培养”。近十年,庄林教授团队先后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973和863计划的项目和课题、国防特色创新特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20多项科研任务,获得科研经费数千万元。一流的实验条件使研究生们可以如鱼得水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科研成果不断发表在PNAS、Acc. Chem. Res.、JACS、Angew. Chem.、Nat. Commun.、Energy Environ. Sci.等一流学术期刊上。

        从庄林教授课题组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大多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能手,这无疑得益于他们在读研期间得到的非常全面的锻炼。除了到企业担任研发骨干,庄老师培养的学生有不少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任教授和副教授,2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一流学科首先是一流的教学”。这是庄林教授在2018年化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发表讲话的主题。2016年学院换届,庄林教授当选副院长。在其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之上,又压上了一个重重的担子:主管本科生教学。上任以来,他锐意改革,推行了一系列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优化育人环境的措施。

        庄林教授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的本科教学面临着来自体制、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的困难。为了修订新版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先后调研国内外多家一流大学,召开6场教学改革研讨会,反复听取师生们的意见,最终形成焕然一新的2018版培养方案。庄林教授介绍:“新版培养方案高度契合大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课程的通识性和学科交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跨专业甚至跨学院选课”。新的培养体系一方面加大了数理化课程的难度,另一方面非常注重活学活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实验教学不按二级学科组织,在大一开设“基础化学实验”,夯实化学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素质;在大二开设“综合化学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和融会贯通的运用能力。这样的化学实验课程设置,在国内外一流大学中属首创。与此同时,鼓励学生选修其他专业、甚至其他理科学院的课程,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学习,自行定制最适合其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的课程表。这些均是落实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培养领袖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有了好的课程体系,还需要有好的教师。化学院近年来面临师资不足、青年教师偏重科研的问题,庄林教授一方面现身说法,向广大青年教师展示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动员国字号青年人才带头投身本科教学。在他的带动下,周强辉、刘文博、付磊等一批“四青”人才挑起了大梁,化学院所有国字号人才均为本科生上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庄林教授非常关心本科生的学习风气问题,经常通过座谈会、午餐会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他推动本硕博贯通培养,组建化学院星拱拔尖培养实验班,试行分级教学,践行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近年来,化学院本科生在“挑战杯”等大学生竞赛上屡创佳绩,选择保研留在本校的学生人数也逐年递增,其中不乏成绩排名前十的学生。

        春风化雨润桃李,不计辛勤一砚寒。这是庄林教授对教育、对学生饱含深情的爱。

        (本材料根据对庄林教授及其同事和学生的采访编写而成)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2019年5月9日

 
   
Address: Room 306, North Building, Chemistry Depart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Tel: +86-27-68753833  Fax: +86-27-68753833   E-mail: lzhuang@whu.edu.cn
Copyright © 2011 Fuel Cell and Electrocatalysis Labora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s Maintained by Kangjie Lv. Last update: 2019-06-03.